close

近年來運動風氣興盛,帶起一波波的運動熱潮,有越來越多人關切如何透過飲食與運動,以改變體態或增加肌力。為因應此一需求,成大醫院從今年3月起在營養門診中,成立了專屬「運動營養」的諮詢門診,幫助有需要的民眾取得正確的運動營養知識。

負責「運動營養諮詢門診」的營養部王玟心營養師,大學本科是保健營養學系畢業、研究所則是攻讀運動醫學,結合營養與運動醫學專業的她表示,運動營養是由「運動」的需求出發,並以「營養」作為輔助,進而達到增進運動表現、改善身體組成等目標。但針對個人目標需求的不同,仍會有一些不同的重點。

王玟心營養師以「如果你是運動選手」為例指出,對於規律訓練的選手來說,日常訓練時的飲食可能會影響疲勞的恢復、運動表現、肌肉生長等。若長期在高強度訓練下沒有補充適當營養,選手較容易出現受傷、賀爾蒙分泌異常等問題,像一些訓練量大或熱量攝取不足的女性運動選手,就經常發生經期紊亂的狀況。因此,必須先了解訓練的狀況與整天的熱量消耗,使選手攝取量盡可能達到需要量,問題就能逐漸獲得改善。

另外,必要時,營養師還要依照選手訓練需求來提供適合的飲食建議,像是專項運動的飲食,力量型或耐力型的選手因運動時使用不同的能量系統,就要對應不一樣的營養需求;或在週期性訓練下,在不同強度與種類的訓練,該如何搭配適合的飲食。也有許多選手對於體重控制、增補劑的使用及比賽前、中、後該吃什麼感到困擾,這些都可以在門診諮詢獲得解答。

王玟心營養師表示,無論需要增肌或減脂,都必須先瞭解基本的食物份量與自己的需要量,並非每個人都實行同一種飲食法就能達成,應依照個人生活型態與運動種類來搭配飲食。如:醫院輪班的同仁平時在不同班別時,可能運動時間與進食餐次都會跟著變動,這時就會依照輪班的生活型態來給予個別化的飲食建議。

王玟心營養師指出,希望運動營養門診的成立能觸及到更多有需求的族群,透過個別化的諮詢,讓運動選手、健身族群或有慢性疾病的運動愛好者,都能在此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。

更多新聞推薦

● 疫情中迎9/1開學 北市「多元彈性教學模組」供4種教學模式